Nature Communications:探讨了一种新型沿岸极端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机制

文章来源 :

2019-02-01 09:51

2019年1月1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中科院南海所王东晓研究员及其合作团队题为Coupled ocean-atmosphere dynamics of the 2017 extreme coastal El Niño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2017年沿岸极端厄尔尼诺事件的成因,揭示了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生成的mjo等事件通过海洋波动、海气耦合过程对生成这类极端事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及其物理机制是过去几十年中海洋与气候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NSO包含不同的基本类型,且每一种类型对应不同的物理过程。2017在东太平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极端沿岸厄尔尼诺事件,并给秘鲁等国家带来了近20年来最强的洪涝灾害,造成了至少200人死亡。有趣的是这类厄尔尼诺事件只局限在东太平洋沿岸区域,而没有伴随着海盆尺度增暖现象(图1),其形成机制还并不清楚。文章基于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生成的MJO等激发的下沉海洋开尔文波动和局部风场对这类极端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且伴随着非常强烈的海气耦合过程(图2)。其海气耦合的本质决定了目前的预报模式可以提前一个月对这类极端厄尔尼诺事件进行预报,从而能够有效地减轻这类极端事件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此外该研究还指出这类极端事件在全球变暖的前提下,其发生频率会有所增加,因此这类特殊的厄尔尼诺事件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该成果首次系统性地对这类特殊的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可预报性以及全球变暖后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东印度洋、西太区域的季节内信号通过海洋波动并结合东太平洋局地海气耦合过程共同生成了这类厄尔尼诺事件。推动了对厄尔尼诺事件多样性的新认识。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印度洋-第三极海陆气相互作用与航线环境安全”为该成果的第一标注项目。

论文信息:Peng, Q., Xie, S.P.(通讯), Wang, D.(通讯), Zheng, X.T. and Zhang, H., 2019.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dynamics of the 2017 extreme coastal El Niño.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1), 298.

1.jpg

图 1. 2017年1-4月海表温度(填色)、风场(箭头)和降水(等值线)演变图


2.png

图 2. 极端coastal 厄尔尼诺机制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