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草地调查顺利完成

文章来源 :

2019-08-28 14:49

吉尔吉斯坦位于中亚东部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面积为19.99 万km2,东南和东面与中国相接,北与哈萨克斯坦相连,西与乌兹别克斯坦毗邻,南同塔吉克斯坦接壤。吉尔吉斯斯坦天然草原面积为890 万hm2,其中:夏季牧场390 万hm2,春秋牧场270 万hm2,冬季牧场230 万hm2。随着国有土地私有化以及经济向市场化过度以后涌现出来许多的私有农场,他们已开始改变传统的草地利用方式和制度,一年四季都在村庄或农场附近的春秋牧场进行放牧,超载过牧严重,很少利用夏季牧场和偏远草地,造成春秋牧场这类草地进一步退化,土壤板结、草畜平衡失调。草地资源的无序利用,已导致植物群落中优势牧草成分发生变化,草原植被类型多样性逐步减少,草地生产力下降,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杂类草、短命、类短命植物、毒害草分布及荒漠草地面积也逐步扩大。

为了全面了解吉尔吉斯斯坦草地资源分布和退化状况,2019年7月15日-7月28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亚研究室李耀明、李凯辉、毛洁菲等7名科研人员赴吉尔吉斯斯坦,与中亚中心比什凯克分中心David教授和Salamat博士、吉尔吉斯斯坦生物研究所等专家组成12人合作考察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先导专项下属子课题“中亚西亚野外观测能力提升及数据库建设”和专题“中亚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状及其管理对策”,对吉尔吉斯斯坦草地资源和退化现状开展野外科考调查。

本次出访从比什凯克出发,环绕伊赛克湖,途径松克尔湖、费尔干纳谷地、塔拉斯谷地、苏萨梅尔谷地进行草原生态系统调查,对沿途的植物群落构成、草地生产力、土壤养分等开展了系统调查和取样。结合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如疏水性和团聚体)与退化的关系,采集了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测定了土壤含水量指标及土壤容重等指标。研究数据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访问期间,科研人员还与吉尔吉斯斯坦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草原生态、草原植物栽培和草原退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现场交流与探讨,双方希望在草地退化和修复方面开展合作,同时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