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期活动及其对高寒环境的适应策略”课题 2019年年度进展总结会议在兰州大学召开
文章来源 :
2019-10-15 14:53
10月10号,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项目四课题一 “人类早期活动及其对高寒环境的适应策略”
2019年年度进展总结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杨保研究员(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作为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刘永生研究员(甘肃省领军人才)、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谢小冬教授、生命科学院向云教授(优青、青年长江),资源环境学院李育教授(优青)作为专家组成员。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沈正虎,课题一各子课题负责人和部分学术骨干参加了此次会议。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党委沈正虎书记致欢迎辞。随后董广辉教授代表课题组从“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项目四的背景、课题一在项目四中的定位和研究目标、课题2019年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2020年的研究计划和突破方向等方面向与会专家和学者做了详细的汇报。随后董广辉教授、孔庆鹏研究员和彭旻晟副研究员分别代表各自子课题汇报了2019年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主要工作和研究进展,以及2020年的工作计划等。在课题层面,2019年的任务和各项研究指标超额或基本完成,研究亮点包括:发表Nature主刊文章1篇(项目四为第一标注,课题骨干张东菊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和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IF>10)杂志各发表文章1篇(分别为第一和第二标注)。此外,课题组还完成了项目联合攻关报告两个章节的撰写和修改任务(约7万字)。在研究进展方面,子课题1初步阐明了游牧经济在青藏高原北部兴起的过程,获得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和怒江流域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类活动和农业发展历史的关键资料,重新梳理了高原狩猎采集人群活动的历史。子课题2综合考古学和遗传学证据,解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人群的遗传结构,揭示了大麦向高原传播等事件中的人群迁徙历史,厘清了高原人群遗传结构的形成机制;从头组装了藏族人群的标准参考基因组,基于多组学手段解析了EPAS1在藏族人群适应低氧环境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子课题3本年度初步阐明了藏猪起源与驯化历史,筛选了藏猪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基因,并挖掘了数个藏猪抗病相关基因。同时完成青藏高原典型“食饲药”植物蔓菁的de novo基因组及群体遗传学分析,筛选出多个与其高原适应相关的抗逆基因。
在听取上述汇报之后,专家组首先肯定了课题和子课题2019年研究工作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就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1)各子课题应该加强对各自研究领域进展的梳理,进一步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有助于明确突破的方向;2)子课题需要对2019年度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整理,提炼研究亮点,针对主要任务的完成情况做重点介绍;3)围绕课题总目标,各子课题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和交叉研究,力争取得研究突破;4)在开展人类及主要伴生动植物向高原扩散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动力机制和模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5)各子课题在汇报的思路和形式需要采取统一规范的模式。各子课题负责人和参会代表与专家组成员开展了交流和讨论,课题负责人孔庆鹏研究员和董广辉教授最后结合专家组的意见做了总结发言,对专家组表达了感谢,同时也感谢各位骨干在2019年的辛勤工作。课题一各子课题组将尽快吸纳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即将召开的专项和项目总结会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