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及应对科考成果发布
文章来源 :
2019-12-18 16:43
2019年12月18日,丝路环境专项在京组织召开成果发布会,正式发布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及应对科考成果。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科学传播局,丝路环境专项负责人姚檀栋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有关人员,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大公报、中国科学报、西藏电视台、中国西藏网等新闻媒体记者出席发布会。
在丝路环境专项支持下,姚檀栋院士领衔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队2019年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及应对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Science Advances、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等国际高端杂志发表7篇系列文章;在美国旧金山地球物理年会(AGU)举行了以“亚洲水塔是全球最重要、最脆弱的水塔”为主题的全球发布;在《科学通报》(中文版与英文版)和《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专辑系列文章;出版了亚洲水塔科考科普成果《这里是中国》精品科普图书;发表了七篇“第三极大本营”微信公众号系列科普文章;建成了雅鲁藏布江色东普冰崩堵江监测预警体系。
姚檀栋院士团队评估了全球78个水塔单元的重要性,发现全球78个水塔单元中,亚洲水塔占据16个,而且是全球最重要的水塔。印度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是亚洲水塔中重要性排名前5的水塔单元,印度河水塔单元则以其丰富的水资源量和下游生活与灌溉的超级需水量而位居全球水塔单元重要性之冠。评估发现,亚洲水塔也是全球最脆弱的水塔。阿姆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锡尔河、塔里木河是亚洲水塔中脆弱性排名前5的水塔单元。印度河水塔单元也位居全球水塔脆弱性之冠。预计到2050年,该流域人口将增长50%,GDP将增长近8倍,温度将升高1.9℃,降水将增加0.2%。这些都将导致印度河水塔单元的脆弱性越来越大。亚洲水塔是全球风险最大的水塔。亚洲水塔正在以全球2倍的升温速率变暖,并引起亚洲水塔失衡。亚洲水塔失衡的主要特征是冰川加速退缩、湖泊显著扩张、冰川径流增加、冰崩等新型灾害出现。冰崩新型灾害不但威胁亚洲水塔,而且严重影响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亚洲水塔失衡也将引起亚洲季风的改变,从而影响我国和亚洲地区环境。在这一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采用前沿科学问题和高新技术结合应对亚洲水塔失衡影响的新模式,开展了亚洲水塔三维立体观测,建立了冰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了成果预警,为区域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有效技术保障。
赵千钧在发布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谈到,亚洲水塔科考成果的发布,将为服务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科学支撑。丝路环境专项也在推动新的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启动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为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任务正在启动实施,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作为科考十大任务之一,将聚焦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及应对,深入开展亚洲水塔变化天—空—地立体观测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和实测资料,发展多圈层相互作用模型,阐明亚洲水塔的总水量和水资源量,摸清水塔各组分现状,揭示亚洲水塔变化规律,预估未来变化情景,评估亚洲水塔水安全风险与广域效应,提出科学应对方案。这必将成为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典范。
姚檀栋在会上对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及应对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亚洲水塔冰川、积雪、冻土、湖泊和河流等关键过程的变化是水体多相态转换与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问题。亚洲水塔变化的灾害风险不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也对“一带一路”众多国家水资源规划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环境风险,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些挑战和风险的应对,需要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来解决。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将以阐明亚洲水塔各关键过程的变化特征、揭示近50年来亚洲水塔变化的过程与机理和预估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亚洲水塔的变化趋势为基础,开展亚洲水塔变化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水循环与水生态的影响研究,进行亚洲水塔水—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系统的链式响应评估,拓展三极(第三极、南极、北极)气候与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全球尺度联动研究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同时要体现“用得上、有影响、留得下”的定位,建设自动化监测预警平台和示范,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
青藏高原是除南极和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十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其变化影响着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多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