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水量水质科学考察顺利完成

文章来源 :

2020-03-17 09:25

为执行专项联合攻关三的亚洲水塔变化课题任务,完成项目二研发青藏高原湖泊水量水质产品的科学目标,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牵头,郑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处6家单位参与,开展了可可西里地区主要湖泊基础数据的野外考察,旨在探明区域湖泊的水储量和水质及动态变化,阐明该区域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考察队由30余人组成,项目二负责人朱立平研究员直接领导并参加了主要野外工作,鞠建廷助理研究员作为执行队长,全程负责野外考察的各项工作,并主持后期的数据和样品处理。考察队于2019年10月7日-11月24日对可可西里无人区特拉什湖、乌兰乌拉湖、永红-西金乌兰湖、勒斜武担湖、太阳湖、可可西里湖、盐湖7个湖泊共2330平方公里的水域,进行了总测线长达1280公里的湖泊水深测量,在以上湖泊和卓乃湖和错德日玛进行了10余个水质剖面测量,采集了长度4-5米不等的活塞钻湖芯2支、重力湖芯10支、湖泊表层沉积样品7个、湖泊与河流水样25个,表土样品100多个。

考察队于2019年10月15日在沱沱河二道沟附近进入无人区,11月17在盐湖索南达杰站附近出无人区。34天时间里,考察队在海拔4800米以上和平均零下20摄氏度的恶劣高寒环境中,行程约1400公里,共搭建临时营地11个,翻越大小山梁近百座,强渡辫状宽谷河流近20条,遭遇上百次陷车(其中严重陷车近10次,被迫3次在零下10度5级大风情况下卸车装车解困),发生5部车辆严重受损(不得不2次临时派车出去购买配件进行维修),测深过程中由于风浪多次不得不在夜色里返航。全体考察队员同心协力,克服以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在实现探明整个青藏高原湖泊水量赋存的总体目标中,出色地完成了最为艰苦的一个任务。

本次考察首次获取了较为全面的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基础资料,发现该区湖泊与藏南地区近似面积大小的湖泊相比,具有水深相对较小的特点;近几十年湖泊面积明显扩张,水量增加,盐度下降(表1)。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水量与水质变化对区域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表1 可可西里湖泊面积变化


image.png


1.jpg
 

图1 2019年秋冬可可西里湖泊考察路线图

2.jpg

图2 考察队在第一个野外营地扎营后合影

 image.png

图3 载重车在大雪中遭遇暗冰陷车(最后不得不重新装卸才解困)

4.jpg

图4 科考船只在已经开始结冰的湖中工作

5.jpg

图5 利用声呐测量湖泊水深

6.jpg

图6 测湖船只为躲避风浪常常在夜色中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