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七两项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文章来源 :

2020-04-08 18:12


2020年4月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由项目7核心骨干成员完成的“植物化石为青藏高原形成过程提供新证据”(进展六)、“侏罗纪带羽毛恐龙为鸟类羽毛的分子演化提供直接证据”(进展七)两项成果名列其中。两项成果均受到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项目资助。

植物化石为青藏高原形成过程提供新证据: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苏涛研究员、周浙昆研究员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于2019年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和《国家科学评述》(National Science Review)相继发表了利用植物化石(图1)重建青藏高原古高度的系列研究成果,发现青藏高原中部在2500万年前还存在东西向的峡谷,而其东南缘在3300万年前已经达到现在地貌,由此提处,青藏高原在地质时期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从古植物学角度为认识青藏高原差异抬升历史提供了全新视角。



3.jpg

图1. 采自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丁青组的大型棕榈叶片化石。比例尺: A, 10 cm; B. 3 cm; C.1 cm; D. 1 cm。


侏罗纪带羽毛恐龙为鸟类羽毛的分子演化提供直接证据:鉴于不同生物大分子在深时化石中的保存潜力,研究者今年来一直尝试利用多钟分析手段,利用深时化石中的分子证据来检验现代分子生物学得出的与演化相关的假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红研究员团队通过多种现代超微结构检测技术、原位元素分析和免疫学的方法,对(距今约1.6亿年前)的近鸟龙的羽毛化石(图2)进行了分析,为羽毛的演化提供了直接的分子化石证据,该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4.png

图2. 用于本次研究的近鸟龙标本(STM0-214),取样位置用红色框标示


论文信息:

1、Su T, Farnsworth A, Spicer R A, Huang J, Wu F-X, Liu J, Li S-F, Xing Y-W, Huang Y-J, Deng W-Y-D, Tang H, Xu C-L, Zhao F, Srivastava G, Valdes P J, Deng T, Zhou Z-K. No high Tibetan Plateau until the Neogene. Science Advances, 2019, 5(3): eaav2189.(专项A第一资助)

2、Pan, Y., Zheng, W., H. Sawyer, R., Pennington, M., Xiaoting, Z., Wang, X., Wang, M., Hu, L., O'Connor, J., Zhao, T., Li, Z., Schroeter, E., Wu, F., Xu, X., Zhou, Z., Schweitzer, M.. The molecular evolution of feathers with direct evidence from fossil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9, 116 (8), 3018-3023.(专项A第一资助)

3、Su T, Spicer R A, Li S-H, Xu H, Huang J, Sherlock S, Huang Y-J, Li S-F, Wang L, Jia L-B, Deng W-Y-D, Liu J, Deng C-L, Zhang S-T, Valdes P J, Zhou Z-K*, 2019. Uplift, Climate and Biotic Changes at the Eocene-Oligocene Transition in Southeast Tibet.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6: 495-504.(专项A第五资助)


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于1929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之一。自2017年开始学会每年度评选和发布“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十大进展的发布,有助于推动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同时,对于进一步促进学科创新发展,展示我国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推动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和化石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原文修改自化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