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沿焦点问题综述

文章来源 :

2020-04-13 17:03


“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项目,也给生态系统、经济和社区带来了风险和机遇。有一些风险 (比如栖息地的脆弱、修建公路导致动物死亡) 是很明显的,但是更多的风险并不明显。2019年10月13-15日,项目五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Douglas Yu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Alice Hughes研究员组织召开“一带一路”前景聚焦研讨会,会议要点已形成题为《Horizon Sca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综述文章,于2020年3月发表在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国际期刊上。考虑到“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会上确定了11个可能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尚未得到重视的前沿焦点问题,并对每一个前沿问题进行了描述。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将增强中国参与国际环境治理的能力。因此,需要新的合作治理模式来平衡地缘政治、社会和环境利益,提高和规范全球环境标准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来说至关重要。


11个焦点问题


1、Groundwater Pumping Threatening the Viability of Freshwater Ecosystems(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导致的地表淡水无法再获得地下水补充或供应)

2、Invisible Invasives: Incidental Spread of Fungi, Bacteria, and Viruses(未知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与传播)

3、Cementing Extinction (使用水泥而导致的物种灭绝)

4、Polar/Arctic Silk Road(“一带一路”建设对极地-北极/南极-的影响)

5、Coastal Ecosystems under Threat(海岸生态系统遭到威胁)

6、BRI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upporting and Stimulating a Market in Wildlife Trade(“一带一路”建设和传统中药对濒危动植物交易市场的支撑和刺激作用)

7、Harmonizing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in BRI Foreign Investment Projects(协调“一带一路”对外投资项目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标准)

8、Securing the Inclusive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erritories of Life’ and Recognising the Role of ‘Culture’ in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by Indigenous and Local Communities(确保“生命领土”的包容性治理和管理,并认识到土著和地方社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文化”作用)

9、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Geopolitical Rivalry over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地缘政治竞争对环境的影响)

10、Regreening the Never Green: ‘Anti-desertification’ and ‘Restoration’ in Natural Ecosystems(将已不绿的地方再变绿:自然生态系统的抗沙漠化和恢复)

11、Willingness to Build Infrastructure in Existing Conflict Zones(在有政治或经济冲突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


实际上,研讨会最初列出的100个问题中,有许多是被认为影响很大但并不前沿的问题,因此没有被列入最后列出的11个前沿聚焦问题。然而据我们所知,任何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都没有进行过整体跨学科的评估。虽然一些区域已经开展了生态分析,但由于许多“一带一路”地区缺乏生物多样性数据,使得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具有挑战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更为复杂的主题或环境与社会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在前沿聚焦中发现的许多问题,特别是:中药供应链跟踪、环境标准的协调、地缘政治竞争和冲突地区的建设,表明中国将需要增加其在全球环境治理结构中的参与。在国内,中国最近制定了一项实现“生态文明”的高级别政策,其中包括“生态红线”的定义和保护,这是保证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最小区域。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政策,它的实施、评估和执行对中国的科学家和决策者构成了挑战。需要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中国是否会将生态红线的概念应用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如果会,如何在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施生态红线的治理。


另一种情况是,国际体系内经济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引起一场逐底竞争。因此,需要新的合作治理模式来平衡广泛的地缘政治、社会和环境利益。提升全球环境标准是实现“一带一路”更可持续、更公平的前提,也是保障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110.png

图1. 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的“一带一路”道路(浅紫色)和铁路(浅蓝色)的空间重叠示意图。

(A)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第五阶段模式比较计划(CMIP5)采用典型浓度路径(RCP)2.5和共享经济路径(SSP)2对2020年地下水供应进行预测(2020年的预测已基本完成)。

(B)土著领土(使用不同颜色表示为土著群体提供法律保障的进展程度)和国家保护区。

(C)冲突地区和冲突等级。其中一些线路原本已经存在,但可能会进行重建、升级、重铺路面、扩大,或者建造新的线路来取代它们。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而修建的线路,预计将因“一带一路”推动的贸易(如中国、印度和欧盟的一些贸易)而增加交通运输量。数据来源和图形结构在网上的补充信息中有详细说明。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为该成果的第一标注项目。


论文信息:Alice C. Hughes*, Alex M. Lechner, Alexander Chitov, Alexander Horstmann, Amy Hinsley, Angela Tritto, Anthony Chariton, Binbin V. Li, Delfin Ganapin, Eugene Simonov, Katherine Morton, Kemel Toktomushev, Marc Foggin, May Tan-Mullins, Michael C. Orr, Richard Griffiths, Richard Nash, Scott Perkin, Raphaël Glémet, Minsun Kim, Douglas W. Yu. Horizon Sca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20, 10.1016/j.tree.202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