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发布会暨传统农耕文化大地艺术摄影展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 :

2021-01-18 11:46


2020年12月19日,在“丝路环境”专项“环境-经济脆弱区可持续生计与绿色发展策略”子课题支持及《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执委会办公室指导下,子课题负责人、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张林秀研究员领导团队成员,在北京举办了《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发布会暨传统农耕文化大地艺术摄影展。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高校、非政府组织、农民代表、新闻媒体共700人参加了发布会。

子课题负责人张林秀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并对报告进行了总体介绍。她强调种子是农业的第一环节和重要的社会基础资源,对于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构建可持续食物系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生态文明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跨学科的方法全面评估中国的种子政策,在20年卓有成效的种子就地保护、利用探索历程中积累的丰富案例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播厥百谷、藏种于民、合力创新、绿色转型”作为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的可行方案。

子课题骨干宋一青研究员以“感谢、汇报、礼赞”为主题作了报告。回顾了小农种子报告的成果及过去20年致力于推动农民就地保护种子多样性的探索,对一直以来关注、支持、参与的农民父老乡亲、研究团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希望大家能够在活动及之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有机会感受到来自农民、土地和种子的生机、温暖和力量。发布会的最后,多位参与报告撰写或给予指导的专家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报告做了精彩的评议。

发布会的亮点之一是将农民和大自然的互动智慧与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并以艺术美的形式呈现。传统农耕文化大地艺术摄影展呈现了中国6个省份12个乡村的自然与人文风貌,通过精美的艺术图片展现中国农民守护、传承种子多样性和传统农耕文明所做的努力。现场身着民族盛装的农民代表,从各地带来300多份丰富多样的种子和土壤,用这些鲜活的种子、土壤装点活动现场,用鲜明的生命故事和浓浓的乡土气息传递着对中国农民世代传承的种子多样性保护利用的生命礼赞。

发布会产生了深远的政策影响。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前夕开展多群体参与的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本土经验和故事的分享、传播,对唤起国际社会反思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并采取行动具有积极意义。该项活动被COP15执委办纳入“沙姆沙伊赫到昆明”人与自然行动议程,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领域的成功经验,传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正能量。

发布会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此次发布会受到中国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的报道。同时,发布会推出线上直播,通过影像展览、会议研讨、公众参与全方位提升社会大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1.jpg

图1 张林秀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2.jpg

图2 宋一青研究员做报告

3.jpg

图3 身着民族盛装参加活动的农民代表

4.jpg

图4 农家传统种子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