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环境专项克服疫情影响在中亚示范区取得重要成果
文章来源 :
2022-01-05 15:5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指示精神,解决中亚咸海生态危机和水资源严重短缺与合理配置问题,2019年12月23日,丝路环境专项项目六与乌兹别克斯坦水利部签署了节水灌溉技术和水-生态综合管理技术示范应用合作协议。
2020-2021年,项目组成员克服疫情影响重重困难,4名科研项目成员始终坚守在乌兹别克斯坦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区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研究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综合方案设计、国际物流调配、配套设施施工、灌溉设备安装,防虫除草、打尖控花、肥水一体化控制技术研发和培训,一步步、手把手带领乌兹别克斯坦灌溉大学、水问题与灌溉研究所、遗传研究所和当地农技骨干及农民完成了技术试验示范和农田水资源管理研究任务。
2021年9月底,乌兹别克斯坦水利部和当地政府组织了现场测产,在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河州中科院丝路先导专项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区实地现场测产,“棉花亩产404公斤,节水率达50%以上,产量和节水效率均为当地棉田两倍”的实测结果正式对外宣布,乌兹别克斯坦电视台进行了现场报道,伴随着一阵阵掌声的,项目组科研工作者满含激动的泪光。试验示范的成功包含着巨大而艰辛的努力结出了真正的“硕果”。在经历了疫情造成的各种科研项目推进难题及两名项目执行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等诸多困难之后,一朵朵洁白的棉花展现了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坚守科研一线、奋力拼搏的精神。
一、聚焦咸海流域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重大需求和关键问题,组织团队联合攻关
2018年11月,白春礼院长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及创新发展部部长都提出希望中国科学院组织科研力量,针对咸海干涸后盐尘暴影响周边数百万人口健康和生产生活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白院长指示丝路环境环境专项组织研究团队,提出咸海生态与环境治理中国方案。丝路环境专项立即调整研究方向,聚焦咸海盐尘暴发生机理、咸海生态修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与生态协调管理方法和模式开展科学考察,建立空天地一体化观测系统,构建分析模型,系统评估了咸海近百年变化过程和干涸原因,提出了咸海流域水—生态—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和绿色发展保障方案及路线图。2019年10月,项目组提出的中国参与咸海生态治理,助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咨询建议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2019年12月,项目组贯彻落实总书记批示指示精神,在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的全力支持下,与乌兹别克斯坦水利部、创新发展部签署咸海流域节水灌溉和生态修复技术联合研发与示范协议。并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直属咸海国际创新中心、灌溉研究所、遗传研究所和灌溉大学共建5个总统直属棉花节水灌溉示范区。
二、克服疫情影响,坚守咸海科研一线,攻克技术与方法本地化难题
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面积67000平方公里,从1960年代开始萎缩至目前的7000平方公里,主要原因是农业用水挤占了大量生态用水。乌兹别克斯坦是全球第六大产棉国,第三大棉花出口国,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的70%,但灌溉效率和产量很低。丝路环境专项提出的水-生态-社会经济协同管理方案,将对乌兹别克斯坦200万公顷的棉花农田实施滴灌节水技术,计划未来节水90亿立方米用于恢复咸海的生态与环境。2020年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要求全国开展棉花节水灌溉,因此,丝路环境专项的棉花覆膜滴灌节水技术示范至关重要,是检验中国方案是否能够提高当地农民收入,节约用水和助力解决咸海生态危机的关键技术之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合作渠道,伴随国外疫情日趋严重,丝路环境专项国际合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疫情加剧了所在国各方面的不确定性,潜在风险复杂多样,当地很多合作伙伴患病甚至病逝,项目组合作渠道受到极大影响,更让项目组在当地的成员心理受到巨大冲击。但项目组秉承“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每周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及时接种了新冠疫苗,并购买了大量防疫物资和药品,配置了高保额的商业保险,并且要求国外项目组成员和当地翻译、司机每周进行核酸检测,解决了一个接一个的技术落地、协调管理、人员变动等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试验示范工作每天需要接触当地农民和民众,项目后期,海外成员和国内家属都出现情绪不稳定,项目组每天与海外成员视频对接,督促防疫措施,通报国内情况,解决实际家庭困难。在两名队员例行新冠检测指标出现异常时,立即联系中乌医药科技城,协调医院和医疗资源,配置特效药品,使患病员工在2周内就恢复了正常。员工在核酸检测复阴后,又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保障了试验示范区棉花的丰收。
项目组成员克服了技术本地化的一系列难题,包括,灌溉模式和理念不同、灌溉和耕种技术设备不配套、农技人员素质不高、肥料和农药标准不同、水源供给不可持续、中国方案不被农民接受等问题。通过联合当地村委会,改装新式农机具,开展田间技术培训、培养当地农技骨干、安装智能化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系统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混合联用模式,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提高了当地农技水平,加强了当地的技术合作网络,树立了“中国技术就是行”的口碑。不仅当地农民前来观摩,国外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技术合作的技术人员也来参观访问,极大的提高了中国方案的威信。
2021年9月27日,乌兹别克斯坦水利部、灌溉大学、遗传所和当地政府官员与项目组联合,在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节水灌溉总统示范区进行了实地测产获得重大成功。实测亩产达到了404公斤,节水50%以上,产量和节水效率都是当地棉田的两倍,乌兹别克斯坦电视台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为项目组与乌兹别克斯坦水利部签订实施的万亩示范推广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乌兹别克斯坦水资源部灌溉设施司首席专家M. Juraev表示,卡什卡河州是乌兹别克斯坦重要的棉花生产区,中国科学院专家采用的技术在卡什卡河州的成功示范将极大提高当地棉花种植水平,这对乌兹别克斯坦正在推行的棉花滴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遗传和植物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N. Abdujalil宣布了测产结果,并回顾了中乌科学院长期合作的历程,盛赞中方技术在乌兹别克斯坦本地化的成功经验,希望继续合作,推广中方成熟的技术。
中国技术终于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地上开出了洁白丰硕的花朵。当地农民通过我们合作伙伴得知中国技术人员来乌兹别克斯坦进行技术示范时,纷纷表现出了积极合作的态度。想通过签立技术服务合同的方式与项目组合作,仅纳沃伊州一个州就签订了200多公顷的合同。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丝路环境专项中亚海外团队还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聚焦总统棉花滴灌示范和咸海生态治理示范,将示范地打造成精品工程,服务国家绿色‘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