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成果

Science Advances: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融化的碳排放风险

2020年5月6日,《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在线刊登了清华大学水利系杨大文教授课题组题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融化的碳排放风险 (Permafrost thawing puts the frozen carbon at risk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是“丝路环境”专项“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优化调配”课题的主要成果之一,是青...

2020-05-12
Nature Communications:印度大陆俯冲到缅甸下方的直接构造证据

印度大陆俯冲(subduction)或底冲(underthrusting)是解释印度与亚洲碰撞以来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壳变形、岩浆活动和隆升强有力的构造模式。在喜马拉雅地区,地震成像揭示了包括中下地壳的印度大陆板块向青藏高原之下的底冲构造(Nábelek et al., 2009)。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带两侧,存在东西两个构造结的独特构造。在喜马拉...

2020-05-09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沿焦点问题综述

“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项目,也给生态系统、经济和社区带来了风险和机遇。有一些风险 (比如栖息地的脆弱、修建公路导致动物死亡) 是很明显的,但是更多的风险并不明显。我们这一次“一带一路”前景聚焦研讨会就是要考虑到“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我们确定了11个可能会...

2020-04-13
Science Advances:利用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信号提高未来15-30年南亚夏季降水变化的预测准确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3月13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工作发现,如果在预测未来15-30年的南亚夏季风降水变化时充分考虑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的位相变化,则我们能够有效减少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南亚是全球人口...

2020-03-17
Nature Communications: 人类活动驱使夏季复合型高温风险显著上升

夏季极端高温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有广泛的影响。昼夜都呈现异常高温的极端事件的影响更大。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及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合作团队将夏季期间昼夜温度均高于当日历史记录的第90百分位者定义为复合型极端高温事件,开展了首个此类极端事件的长期变化归因和预估研究。...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