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成果

BAMS: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助力第三极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近日,丝路环境专项项目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潘小多研究员(第一作者)和李新研究员(通讯作者)等科研人员在国际气象学著名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BAMS)发表题为“National Tibetan Plateau Data Center: Promoting Earth System Science on the Third...

2021-11-22
Nature Climate Change:未来亚洲和中华水塔融雪量可能会大幅减少

近日,在丝路环境专项支持下,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过去40年里亚洲和中华水塔融雪量和消融时间发生重要变化,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融雪量可能大幅减少,这将对区域水资源和水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研究成果于6月24日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上发表。冰冻圈对气候变...

2021-09-02
Nature Communications:夏季气温升高加速第三极冰川消融

近日,丝路环境专项支持下,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美国Corona卫星、Hexagon卫星和现代多源卫星资料获得的20世纪60年代至今长时间序列的影像数据,研究了第三极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及周边主要山脉,如帕米尔高原、天山等)的冰川变化,发现在曾经冰川前进的地区,现在普遍存在冰川减薄与...

2021-09-02
PNAS: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是重要碳汇且持续增强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山冻土区,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大量冻土碳释放,但气候暖湿化也能促进植物碳固定提升,区域碳源汇平衡状态和趋势存在不确定性。近期,丝路环境专项项目二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王小丹研究员领衔的西藏生态环境创新团队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

2021-08-16
PNAS: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下活动层土壤的微生物稳定性降低与碳损失紧密关联

多年冻土区储存着大量有机碳,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一半以上。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土壤有机碳降解并以温室气体形式释放,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微生物在调控多年冻土区土壤碳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有关多年冻土退化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其同碳损失关联机制的...

2021-06-16